槽盘式分布器是在槽式和盘式分布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液体分布设备,融合了两者的优势,凭借优异的布液均匀性、较强的适应性和稳定的运行性能,在多种工业塔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
核心结构:槽盘式分布器主要由主槽、分槽、盘体和布液元件组成。主槽负责接收并初步分配液体,通过连接管将液体输送至若干分槽;分槽均匀布置在盘体上方,盘体为一圆形平板,表面设有众多布液孔或溢流短管等布液元件,部分型号还在盘体边缘设有溢流堰。盘体下方通常装有降液管,将分布后的液体引导至下方填料或塔板。
-
工作流程:液体先进入主槽,经初步分配后流入分槽,分槽内的液体再均匀分布到盘体上。盘体上的液体通过布液孔、溢流短管或盘体边缘的溢流堰实现二次分布,随后经降液管精准流至下方的传质区域。这种 “主槽 - 分槽 - 盘体” 的多级分布模式,能极大程度保证液体分布的均匀性。
二、性能优势
-
布液均匀性卓越:凭借多级分布结构,槽盘式分布器的布液均匀度可达 90% 以上,即使在液体流量波动 ±25% 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的布液效果。盘体上的布液元件分布密集且均匀,能让液体在塔截面上实现更精细的分配,优于槽式分布器在高流量下的布液精度。
-
操作弹性大:对液体流量的适应范围广,既能满足中低流量的稳定分布,也能应对较大流量的处理需求,操作弹性通常可达 1:5 以上,远高于部分管式分布器的操作弹性。
-
抗堵塞能力强:盘体上的布液孔直径一般比管式分布器大,且分槽和盘体的空间相对宽敞,不易被固体颗粒堵塞。对于含有少量悬浮杂质的液体,其抗堵塞性能优于多孔管式分布器,维护频率低于槽式分布器。
-
气液接触效果好:盘体下方的降液管能将液体直接引导至填料或塔板的特定位置,减少液体在下落过程中的雾沫夹带,同时不影响气体的上升通道,使气液两相能更充分地接触,提升传质效率。
-
结构紧凑:相较于槽式分布器,槽盘式分布器的盘体结构设计更紧凑,占用塔内空间较小,在保证布液效果的同时,能为塔内其他部件预留更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