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组成
主要由以下核心部分构成:
-
冷凝腔:不同类型的回流头冷凝腔结构差异显著。球形回流头的冷凝腔为多组球形凸起设计,内部形成交错的冷凝通道,总冷凝面积比同体积直形结构增加 30%;蛇形回流头的冷凝腔由连续弯曲的蛇形管组成,管长可达直形管的 2-3 倍,蒸汽流经路径更长;直形回流头则为平滑的直管式冷凝腔,内部无复杂凸起,流体阻力仅为球形结构的 50%。
-
进出水口:位于冷凝腔两端,采用标准螺纹接口(如 G1/2、G3/4),可直接连接水管或软管。接口处配备硅胶密封圈,密封压力≥0.6MPa,防止冷却水泄漏。
-
蒸汽入口与回流口:蒸汽入口位于回流头底部,口径根据使用需求匹配(DN25-DN100);回流口设计为倾斜 45° 的弯管结构,确保冷凝液沿管壁回流,避免飞溅。
-
辅助结构:定制款回流头可增设视镜(直径 50-80mm,采用硼硅玻璃 3.3)、温度传感器接口(PT100 型)或取样阀,视镜与主体采用法兰连接,便于观察冷凝状态。
二、工作原理
回流头的核心原理是 “蒸汽冷凝 - 重力回流” 的闭环过程:
-
挥发的物料蒸汽(温度高于物料沸点)通过蒸汽入口进入回流头的冷凝腔。
-
冷却水从进水口流入冷凝腔,与高温蒸汽进行热交换 —— 蒸汽释放热量后冷凝为液态,冷却水吸收热量后从出水口排出(水温升高 5-15℃)。
-
冷凝后的液体因重力作用沿回流口的倾斜管道回流,重新参与相关流程,形成 “挥发 - 冷凝 - 回流” 的循环。
三、核心功能
-
高效冷凝回收:不同类型回流头的冷凝效率差异明显。在处理沸点 80℃的物料时,球形回流头的回收率≥95%,蛇形可达 98% 以上,直形约 90%,能有效减少原料损耗。
-
温度调节辅助:通过控制冷却水流速(1-5L/min),可间接调节回流头的冷凝能力。例如,增加水流速能降低冷凝腔温度,加速高沸点蒸汽(如 150℃的甲苯)冷凝,防止未冷凝蒸汽逃逸。
-
压力平衡:回流头内部与大气相通(常压款)或保持密闭(高压款),常压款可平衡因加热产生的微正压(≤0.1MPa),高压款则能承受 0.6-1.6MPa 的压力,避免蒸汽泄漏。
-
工艺可视化:带视镜的回流头可直观观察蒸汽冷凝状态(如是否出现液膜、有无未冷凝气泡),帮助操作人员判断进程,及时调整相关参数。
四、材质选择
鲁齐天回流头的材质选择注重耐腐蚀性与实用性:
-
主体材质:304 不锈钢适用于中性或弱腐蚀性物料(如乙醇、丙酮),含铬 18%、镍 8%,耐盐雾性能≥480 小时;316L 不锈钢添加 2-3% 钼元素,耐腐蚀性提升 50% 以上,适合处理含氯物料(如盐酸体系)或有机溶剂(如氯仿),耐盐雾性能≥1000 小时。
-
密封件:采用食品级硅胶(耐温 - 40℃至 200℃)或氟橡胶(耐温 - 20℃至 260℃,耐化学腐蚀性更优),避免密封材料溶出污染物料。
-
视镜玻璃:选用硼硅玻璃 3.3,透光率≥92%,抗压强度≥10MPa,能承受蒸汽冲击与温度骤变(-30℃至 150℃急变无破裂)。